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清晚期透明珐琅提梁壶档案

时间:Mar 10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晚期透明珐琅提梁壶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透明珐琅,珐琅,提梁壶,开光,描金,广珐琅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晚期透明珐琅提梁壶

藏品名称:清晚期透明珐琅提梁壶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清晚期

材质:透明珐琅

功能:提梁壶

款识:无

尺寸:通高23厘米,口径5.2-4.7厘米,足径6.9-6.7厘米

清晚期透明珐琅提梁壶档案

壶铜胎,方形,铜镀金高提梁,圈足。通体施蓝色透明珐琅,四面作凸起开光,内饰描金石榴、莲蓬、瓜、蝴蝶,寓意瓜蝶绵长、多子多福。足内施蓝色珐琅,光素无款。

此壶胎壁凹凸不平,镀金多磨脱,显然是常用之器。珐琅的光泽度略逊于清乾隆时期广东的“广珐琅”器,应是乾隆朝之后的广东制品。

扩展阅读:

透明珐琅:又名烧蓝,由欧洲传入。此种工艺是在金、银、铜胎上涂透明珐琅料,以低温烧成。其过程多是在器表錾刻纹饰,然后涂抹蓝、绿、紫、黄、白等各种釉色,或加贴金、银花片等,透过珐琅呈现出光彩夺目、华丽璀璨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清代,仅在广州有制作,故又名广珐琅。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提梁壶:提梁壶与鸡冠壶、皮囊壶为辽代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特殊器形之壶,用以盛放酒或水,形状模仿皮制囊壶造型,便于携带。

开光: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描金: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广珐琅:即广州制作的珐琅器之简称。清代,广州制作珐琅器的水平较高,因此宫廷常命令广州为内府制作器物,有时还就造型、装饰花纹、款识等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因此,广珐琅仍属官制品范畴。广珐琅与宫廷制作的珐琅器有一定的区别,前者的胎体较薄,珐琅釉色较浓艳。用开光法进行装饰是广珐琅的显著特点。

上述就是关于清晚期透明珐琅提梁壶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