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器 > 红陶 > 红陶

磁山红陶和磁山文化,烧制工艺,分类,典型器形,特征特点

时间:Oct 03人围观

磁山文化因1973年磁山红陶首次发现于河北武安县磁山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

磁山红陶均为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成形。部分陶器的内壁凸凹不平,器形也不规整。其烧成温度和裴李岗近似,据出土的红陶样品测定,其烧成温度在700-930℃。

磁山红陶绝大部分是夹砂红褐陶,其次为泥质红陶。

夹砂陶的羼和料有细砂、粗砂、石英和云母等。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的略加磨光,纹饰有划纹、篦点纹、指甲纹、细绳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剔刺纹和席纹等,以细绳纹数量最多。

器形有杯、盘、缽、三足缽、双耳壶(小口长颈罐)、罐、豆、盂、四足鼎以及支座等。其中以盂的数量最多,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皆直壁平底。支座作倒置靴形,实心或圈足。这两种器物是磁山文化的代表器物。

磁山红陶

假圈足碗、圜底缽、三足缽、深腹罐等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另外,这里还发现有红陶曲折纹的彩陶,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