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器 > 灰陶 > 灰陶

灰陶的形成,烧制工艺,出土地点,器形和特征

时间:Oct 04人围观

所谓灰陶,是指用较纯的陶土作原料烧制而成的泥质陶器和在陶土中羼入一定比例的砂粒或蚌末、植物茎叶灰屑作原料烧制而成的夹砂的颜色为灰色或灰黑色的陶器。

灰陶形成的原因是用还原焰烧成,即在烧陶的后期,在窑中加水或湿柴,从而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些气体将陶器中的三氧化二铁变成二价铁。三氧化二铁是红色,二价铁是灰黑色,因此陶器也呈灰色或灰黑色。

灰陶是日用陶器中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其中,尤以夹砂灰陶的数量为最多。

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等,陶器生产逐渐获得发展,除大量的红陶外,灰陶、黑陶、白陶相继出现。较多的陶器表面不仅施有陶衣,更多地彩画植物纹、动物纹及人形纹。

灰陶绳纹卵腹三足瓮

灰陶绳纹卵腹三足瓮

在制造陶质用具的同时,还捏塑出不少的人和动物形象,使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大汶口文化在手工成型的基础上,进而发明慢轮成型新工艺,促进了制陶技术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制陶技术又有较快的发展。快轮成型得到推广,使器形规整,厚薄均匀,火候较高,胎质坚硬,色泽纯正。灰陶和黑陶成为主要品种,器表彩画减少,而刻划、镂孔装饰较为普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屈家岭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jianbaodangan.com/huitao/66.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