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窑口 > 建窑 > 建窑

建窑的历史,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玳瑁釉,油滴釉

时间:Nov 15人围观

建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烧造年代从晚唐至元,品种有青釉、黑釉、青白釉等。

宋代是建窑的发展时期,以烧黑釉器而著称。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釉色的名品就出在这里,以茶盏为多。建窑还有刻“供御”、“进盏”铭的碗,是北宋后期为宫廷烧造的御用茶盏。

建窑黑釉碗的特点是:胎土富含铁质,呈黑紫色,内外施釉,外部近足处,流釉现象明显,圈足小而浅,造型多样,大小不等。兔毫盏是建窑的名贵品种,是铁结晶在黑釉中形成的细条状斑纹,多数盏口为酱色。

鹧鸪斑是此窑的又一名品,状似鹧鸪鸟胸前羽毛的圆点斑纹,数量比兔毫少,下图是宋建窑鹧鸪斑供御碗。

宋建窑鹧鸪斑供御碗

“曜变”是建窑稀少而珍贵的品种,是指在黑釉里面浮现大小不同的结晶,结晶周围带有日晕状的光彩。还有酱色釉面上光彩变幻的品种,可以随着光的流转而变化颜色。

建窑器物绝大部分为茶盏,另有少量钵、玉壶春瓶、小罐、小壶等。建窑出土的青釉器以碗为主,有珠光青瓷碗,采用刮釉作涩圈支烧。

所谓“兔毫盏”,是黑釉茶盏,其釉面经过了特殊加工,而出现了细长的条纹状结晶,很像兔毛,这种细纹闪银瓶、小罐、小壶等,下面是宋建窑铜红釉绀黑兔毫盏。

宋建窑铜红釉绀黑兔毫盏

建窑历来被认为是宋代瓷窑,它的烧瓷起始年代则很少论及。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在水吉镇芦花坪窑址黑瓷堆积层的下面发现有青瓷层,在将口镇也发现一处青瓷窑,两处青瓷遗物都以碗为主,还有壶、罐、灯盏等器,从造型淳朴、器物外部均施半釉以及支烧方法,都具晚唐、五代时期特征。水吉镇建窑窑址共有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斋及社长埂四处,以黑瓷光色,有的又被形容为鹧鸪的羽毛花纹状。兔毫釉的成色原理是赤铁矿晶体在釉面析出,铁化合物黑釉着色剂,锰、钴、铜、铬等次要着色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陶工们长期实践创造的结晶。

建窑除了“兔毫釉”外,还有“油滴釉”烧制。这种产品有一些流落到日本,被称为“曜变”而视作“国宝”,在阳光侧照下七色宝光射出,日本人赞叹为非人力可以制作之。黑釉面上有似圈似点状、成串或成片银灰色光泽圆点散布,十分动人。油滴釉是在十分狭窄的烧成温度范围之内,由类似兔兔毫釉的主要着色剂、次要着色剂,加之赤铁矿、磁铁矿小晶体呈气泡从厚釉逸出,并在气泡周围富集更多的氧化物所致。

“玳瑁釉”,它是黑釉釉面出现多种颜色、光泽变化的“窑变”现象,建窑还出现过黑釉油斑蓝色窑变釉产品。

建窑系品种绝大部分为茶盏,另有少量钵、玉壶春为主,兼烧青白瓷。此外,麻沙镇的白马前窑以青釉为主,兼烧黑釉,莒口镇南华家山窑专烧青白瓷。在县城关附近的源头仔村,发现一处烧青釉、青白釉的元代窑址;源头仔附近的碗窑发现一处烧青釉的明代窑址;水吉镇大路后门东侧发现一处烧青花的清代窑址,上述发现说明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

宋代建窑黑瓷对福建地区瓷窑有很大影响,目前在福建境内已发现烧黑瓷窑址多处,此外,对江南广大地区也有影响。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等省均发现有烧黑瓷的宋代瓷窑。

宋代建窑黑瓷的突然兴起与宋代上层社会饮茶、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宋代斗茶用半发酵的膏饼,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茶沫白色。

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兔毫盏,他在《大观茶论》一书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后人追记的《宣和遗事》也有“政和二年……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上面提到的玉毫和异毫,都指的是建窑兔毫盏。

由于帝王的好尚,上行下效,不仅促使建窑黑盏的大量生产,使更多的瓷窑也都烧黑釉茶盏。

建窑本来是江南地区的一处民间瓷窑,北宋晚期由于当时上层社会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专供宫廷用的黑盏,芦花坪窑址出土有印阳文反书“供御”、“进盏”字铭的垫饼多件,出生物还有盏底印阴文“供御”二字者,这些带字铭的垫饼出土后,证实了文献记载是可信的。

黑釉不是讨人喜欢的色调,但聪明的窑工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利用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的呈色原理和窑温火焰的机理,烧出了富有变化的结晶釉或窑变花釉,有的在黑色釉地上呈现出条状和油滴状结晶,有的烧出窑变花釉如玳瑁,有的把剪纸图案烧在釉内,此外,在黑釉上用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装饰技法予以美化,建窑在黑釉上烧出闪耀银光细如兔毛的结晶釉,成为建窑最富特色的产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本文地址:http://www.jianbaodangan.com/jianyao/322.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