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项收藏 > 漆器 > 漆器

清乾隆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档案

时间:Aug 20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剔彩,套盒,八宝,磨工,雕漆,佛手,玉琮,良渚文化,三代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乾隆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

藏品名称:清乾隆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漆器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木

功能:寿意作品

款识:无

尺寸:高16厘米,口径22厘米。

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档案

盒作天盖地式,内圆外方,髹红、黄、绿三色漆,盖面以楼台殿阁、古松、山石、仙桃为背景,描绘五位老者率领几个推车、举旗、捧花篮的小僮前去祝寿,车上放置的一桶万年青寓意一统万年。盒盖的立墙雕献花祝寿图,其两侧刻各种篆书寿字96个。北京故宫收藏的琮式盒共两件(一对),每件盒内放置彩漆小套盒四个。此件盒内的四个套盒面上分别装饰罐、盘肠、双鱼、莲花,另一件盒内的四个套盒面上分别装饰轮、螺、伞、盖,合为八宝纹。此件作品刀法快利,精细纤巧,虽有一定磨工,但远不如明早期雕漆圆滑,漆色较为鲜艳,这些都是乾隆官造雕漆器的显著特点。

档案记载,每年为庆祝皇帝或者皇太后的生日,造办处都要制作数量庞大的寓意长寿吉祥的活计(例如各种材质的佛手、寿桃式盒、如意、万年青等等)。由器表装饰的祝寿图及近百种篆体寿字推断,琮式盒明显属寿意作品。

此盒系仿照玉琮制作而成。玉琮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在良渚文化墓葬中有大量发现。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礼乐文明形成并逐步发展成熟,玉琮成为祭祀天地自然神的重要礼器。战国以后,随着人文觉醒,礼器日渐走下神坛,但由于追慕三代礼乐制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曾制作玉琮的仿品。乾隆朝是中国仿古作品制作的最后一个高峰。

多个图片:

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

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2

图片内容: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

扩展阅读:

剔彩:雕漆品种之一,亦称雕彩漆。其技法是用多种色漆分层涂于器物表面,雕刻时分层取色,其花纹五色斑斓。

套盒:盒式之一种。一般为三或四层,器形有圆、方形。套盒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较为流行,南北方瓷窑都有烧制,以越窑、定窑、耀州窑的产品为最精。而明代套盒则属少见。

八宝: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磨工:雕漆主要工艺之一。指刻完花纹后,打磨边缘,使器物光润圆滑而无棱角。明中期以前的作品大多施磨工,嘉靖、万历时期出现变化,锋棱显露,至乾隆时形成了刀锋犀利的一派风格,施加磨工的雕漆作品大大减少。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佛手:亦称佛手柑。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分裂如掌。原产亚洲,我国南方有栽培。花、果可供欣赏,并可入药。

玉琮:中国古代玉石器。方形,中有圆孔,有的作长筒形。为用于祭祀、丧葬、朝聘等活动的礼器,《周礼》中记其为六种“瑞玉”之一。《说文》称:“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地,商、周墓中也有出土,汉代不再制作。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一座墓葬中,尸体周围放有大小玉琮33件之多,大量的玉琮作为随葬品出土,除了作为礼地的祭器之外,是否还有辟邪、敛尸或象征死者的等级与财富等用途,其内涵尚需进一步研究。

良渚文化:因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出土玉器内容极其丰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雕刻之精和出土量之大都是空前的,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曙光。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上述就是关于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