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项收藏 > 漆器 > 漆器

明永乐剔红牡丹纹脚踏档案

时间:Feb 04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明永乐剔红牡丹纹脚踏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剔红,束腰,外翻马蹄,托泥,黄漆素地,回纹,灵芝,雕漆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明永乐剔红牡丹纹脚踏

藏品名称:明永乐剔红牡丹纹脚踏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漆器

藏品年代:明永乐

材质:木

功能:脚踏

款识:无

尺寸:高15厘米,长51厘米,宽19.8厘米

明永乐剔红牡丹纹脚踏档案

脚踏长方形,束腰,花牙边,外翻马蹄足,下承托泥。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几面雕盛开的牡丹花7朵,枝繁叶茂。束腰处雕回纹一周,其他各处雕茶花、菊花、石榴、栀子、灵芝等。

此脚踏造型规矩,敦实厚重,是现存明早期漆器少有的器型。虽无款识,但其漆色纯正,大花大叶,丰盈饱满,雕刻圆熟,具有典型的永乐朝雕漆风格,堪称精品。

扩展阅读: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束腰: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外翻马蹄:明清家具的腿足装饰,足端向外翻的称“外翻马蹄”,向里翻称“内翻马蹄”。

托泥:传统家具上承接腿足的部件。明清家具中有的腿足不直接着地,另有横木或木框在下承托,此木框即称为“托泥”。有的托泥之下还有小足,小足才是真正落地的部位。此部件多见于条案、几类等传统家具,以增稳重之感。

黄漆素地:明早期果园厂漆器的一种雕饰做法,常见于花卉题材的作品中。即以黄漆为底色,不刻锦纹,素地上压朱漆花纹,与山水人物题材的雕漆作品刻锦纹地的做法完全不同。这种黄漆素地的效果极佳,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纹,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齐。

回纹: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灵芝: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上述就是关于明永乐剔红牡丹纹脚踏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