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项收藏 > 漆器 > 漆器

清乾隆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档案

时间:Mar 05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剔红,花卉,笔筒,开光,拐子纹,回纹,锦地,折枝,桂花,伊人,曹文埴,雕漆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乾隆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

藏品名称:清乾隆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漆器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木

功能:笔筒

款识:无

尺寸:高12.5厘米,口径12厘米

清乾隆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档案

笔筒呈五瓣形葵花式口,直壁,下承五矮足。通体髹黄漆地,压雕以朱漆花卉为主题的纹样。随筒壁形作五开光,以拐子纹相隔,开光内雕黄漆回纹锦地,其上分别压雕折枝水仙、桂花、梅花、菊花和兰花图案,并配有标明主题的乾隆御制诗句。雕有水仙图案的开关内刻有“伊人生面开,别有五君子。如语松柏竹,共梅复如此。御题水仙。”下署“臣曹文埴敬书”。雕有山石菊花图案的开关内刻有“联桂自居弟,顾梅堪号兄。合是征士友,色香总绝清。御题菊。”雕有腊梅图案的开关内刻有“斜掠一条水,品题难揣称,圈圈点点里,直是佛心灯。御题梅。”

此笔筒纹样别致新颖,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乾隆朝雕漆中别具一格。

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菊花图案(清乾隆)

图片内容: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菊花图案(清乾隆)

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水仙图案(清乾隆)

图片内容: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水仙图案(清乾隆)

扩展阅读: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

开光: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拐子纹:传统家具上的一种硬角连续拐弯的纹饰。如果加上龙头并与缠枝花卉相结合称“香草夔龙”,无龙头者则称为“拐子纹”。

回纹: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锦地: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桂花:即“木犀”,木樨科,秋季开花,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桂”按谐音为“贵”,带富贵之意,故常用“折桂”一词表示科举及第。

伊人:为顾湄的字。顾湄,太仓人,以诗文见长,同黄与坚等人合称“娄东十子”。著有《水乡集》。

曹文埴:曹文埴(?—1798年),安徽歙县人,字近薇,号虚竹。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刑、兵、工、户各部侍郎,监管顺天府尹,后任户部尚书。死后谥号为文敏。曹文埴有《石鼓研斋文钞》等著作。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上述就是关于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