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项收藏 > 漆器 > 漆器

明永乐剔红荔枝纹小圆盒档案

时间:Mar 02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明永乐剔红荔枝纹小圆盒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剔红,蒸饼式,黄漆素地,折枝,花卉,雕漆,果园厂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明永乐剔红荔枝纹小圆盒

藏品名称:明永乐剔红荔枝纹小圆盒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漆器

藏品年代:明永乐

材质:木

功能:盒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尺寸:高4厘米,口径9.6厘米

明永乐剔红荔枝纹小圆盒档案

盒为圆形,蒸饼式,器壁斜收,矮圈足。通体髹黄漆素地,压雕朱漆花纹。盖面满雕荔枝,叶茂果丰,在果实上雕不同的锦纹以突出其立体效果;器壁满雕折枝花卉,花筋叶脉清晰生动。盒底及里髹赭色漆,外底一侧有“大明宣德年制”刀刻填金款,刻在被涂掩的“大明永乐年制”针划原款上。现存的永乐时期雕漆常见这样的改款情况。

此盒漆层肥厚,黄漆素地不刻锦纹,具有“似元胜于元”的效果。扁矮小巧的蒸饼式器型、圆熟的刀工、枝叶翻卷自如的表现手法、疏朗的图案间显露较多的黄色漆地,这些都是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典型特征。

扩展阅读: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蒸饼式: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果园厂所制雕漆的典型器形之一。此种形制的器物主要为圆形盒,盖面微微隆起,器壁下收,平底,有的底稍内凹。清初人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记》中讲到明永乐年所制漆器型制时称:“……剔红盒有蔗段、蒸饼、河西、三撞、两撞等式。……”高氏所记与现存永乐漆器印证正相符合。

黄漆素地:明早期果园厂漆器的一种雕饰做法,常见于花卉题材的作品中。即以黄漆为底色,不刻锦纹,素地上压朱漆花纹,与山水人物题材的雕漆作品刻锦纹地的做法完全不同。这种黄漆素地的效果极佳,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纹,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齐。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果园厂: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御用监”便在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元代雕漆名匠张成之子张德刚被召进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掌管果园厂漆器的生产。因此,明永乐、宣德时期,果园厂的雕漆保持了元代张成、杨茂雕漆“浑厚圆润,藏锋清晰,磨工大于雕工”的特点。果园厂遗址今不存,据文献记载,在西安门内,棂星门迤西,约为现在西什库之东的灵境胡同一带。

上述就是关于明永乐剔红荔枝纹小圆盒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