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织绣 > 织绣

清乾隆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档案

时间:Jan 25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灵芝,杂宝纹,珊瑚,方胜,犀角,平针,套针,网针,施针,扎针,钉线,接针,斜缠针,缠针,松针,缉线,缉线绣,月白,东珠,千秋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乾隆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

藏品名称:清乾隆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织绣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明黄缎

功能:袷袍

款识:无

尺寸: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77厘米

清乾隆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档案

袷袍用明黄缎缝制。裾左右开。周身绣双凤捧金寿字纹,领边、接袖处和袖口均绣灵芝捧寿字纹,间以云蝠纹。领、袖镶石青缎钉串珠朵花边一道,外镶团龙杂宝纹石青缎一道。袍下摆饰海水江崖纹,上有珊瑚、火珠、如意头、海珠、方胜、犀角、蝙蝠等纹饰和一笔写成的“寿”字,寓意“寿山福海”。图案作对称式。衬白素绸里。

袷袍周身的双凤捧金寿字纹绣工考究,使用了平针、套针、网针、施针、扎针、钉线、接针、斜缠针、松针等多种针法。领边团寿为缉线绣。袷袍设色极为丰富,有粉红、桃红、水粉、月白、雪灰、湖色、蓝、湖绿、黄绿、姜黄等19种色彩,采用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三晕、四晕的退色方法,晕色自然,层次分明,鲜艳夺目。

据载,清代的皇后吉服,“国初定,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顶,礼服用明黄色,秋香色,凤凰、翟鸟及五爪龙文”。这件袷袍应为庆贺大典及千秋节(皇后生日)时皇后所服用。袍的领口系黄签,上墨书:“道光十三年元月二十一日收沈魁交绣明黄缎八团凤有水袷袍一件。”从袍的绣工及设色等特点看,袍料应为清乾隆朝苏州之贡品,道光时期缝制。其绣工精细,针脚匀齐,纹样构图得当,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为清乾隆时期苏州刺绣之精品。

扩展阅读:

灵芝: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杂宝纹:由古代一些常用的吉祥物所组成的纹饰。通常有珠、钱、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

珊瑚: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方胜:以两个菱形部分叠压相交而构成的纹样,也指用金、银、玉石、丝等材料制作成的这种纹样的饰物。

犀角: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份,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平针: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套针: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网针:苏绣针法之一。针法组织有横、直、斜三种,用不同方向的绣法组成三角形、菱形、六角形等连续几何形格式,然后再用相扣的方法在几何形格式内绣出各式花纹。

施针:刺绣针法之一。第一层用稀针打底,线条等长参差,排针间距依需要灵活掌握,但要相等。然后再用稀针分层逐步加密,以便于加色。其丝理转折自然,线条组织灵活。

扎针:广州刺绣针法之一,亦称勒针。其绣法是用横而短的针法勾勒飞禽胫部和爪部的线条。先用直针或铺针绣出纹样轮廓,再用勒针加上一道一道的横纹,按物象的形状和阴阳面而勒一半,若勒纹太长,可在中间加钉一针。

钉线: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

接针:中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接针用于条纹绣,后针衔接前一针末尾,连结成条形。适用于绣文字、孔雀羽毛、鸳鸯及鸭子的头部羽毛等,可作为缠针补充针法。

斜缠针:中国刺绣基本针法之一。绣纹样时,线条排列呈现出斜向,线条均匀齐整,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每针拉线轻重要一致,称斜缠针。此种针法宜绣单色的形体,不适用于深浅不同的色调。

缠针: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松针: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

缉线:刺绣的技法之一。以龙抱柱线(即在一根强捻的合股线上再缠绕一根强捻的合股线,这种绣线称为“龙抱柱线”)为绣线,再另用一种线把龙抱柱线平钉在底衬之上,或勾边,或绣花,这种刺绣方法即缉线绣。

缉线绣:一种刺绣针法。此种针法多出于北京及沈阳地区,其特点是只用硬的包梗线圈钉出花纹的轮廓线,而不用丝线绣出花纹内部。

月白: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东珠:清朝的冠服制度中特别讲究用东珠。东珠是珍珠的一种,古人依产地的不同把珍珠划分为南北两大系,而清朝则把产生于东北地区的北珠称为“东珠”。东珠是湖珠,色白而透明度较差,但因它产量极少,所以成为贵重之物。清朝的冠服制度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戴东珠朝珠,帽顶等所嵌东珠的数量也按亲王,郡王,贝勒等级有严格的限制。

千秋: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生日。

上述就是关于清乾隆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