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观复嘟嘟 > 观复嘟嘟

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104期:督陶官,天干地支转心笔筒

时间:Jan 15人围观

本期《观复嘟嘟》是马未都脱口秀的第104期,主题是官窑男人的秘密,主要介绍的是清乾隆蓝地粉彩云鹤纹天干地支转心笔筒等相关内容,本页提供观复嘟嘟文字内容和观复嘟嘟视频在线播放。

观复嘟嘟,有物为证。督陶官,就是烧瓷的时候必须得有一位官员盯着烧,管这事儿的官员就叫督陶官。明代时这官员相对官低,清代这官越来越大。

督陶官的主要任务就是奉命到景德镇去管理窑务。中国古代瓷器每一次的高峰形成,除了皇室宫廷的关注和重视以外,很大程度是一个制度的形成。

康熙早期,延袭晚明旧制,就是当时我来不及管你这种小事。后来逐渐呢,等他这口气倒上来了,就逐渐把地方官的督陶制度改成中央政府委派官员去。所以从康熙十九年起,内务府官员就开始驻场督造了。一直到什么时候呢?一直到乾隆五十一年。这个时间我算一算,大概小一百年了。我们的御窑烧造制度因为都有档案,看得很清楚。你能看到整个督陶官制度的变化和瓷器之间的关系。

唐英十六岁就选进了宫,在养心殿为皇上服务。后得到雍正皇帝十三弟的推荐,就到景德镇去了。

刚来的时候他自个儿说他什么都不知道,对陶瓷一窍不通。结果呢,他三年来闭门谢客,跟工匠同吃同住,学习他们的制瓷技艺。很快就从一个外行,成为了内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聚精会神,苦心竭力”。所以这三年他学了很多。

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时,对窑工很好,关心窑工的疾苦。雍正十三年,唐英过生日,所有工匠就为他立了一通碑。这通碑叫《唐公仁寿碑》,写得情真意切,措辞非常感人。这通碑是站在工匠的角度写的,景德镇的工匠对唐英非常爱戴。

唐英为后世留下的最熟悉的著作,就是《陶冶图》。《陶冶图》就是当年拍的纪录片。当时你没有录音、录像设备,只是派画家去画,由他来记录。画家以山水作为背景,画了景德镇一带的窑坊。《陶冶图》是我们国家的国之重宝,这件东西30年前在我手边,失之交臂。

到了乾隆二十一年,乾隆召见唐英,并高兴地当面赏赐了他。还对唐英说,让你儿子唐寅保学习瓷务,接你的班吧。唐英诚惶诚恐,他并不想让自己儿子接班,他知道这事儿太难干。

所以当年夏天唐英就给皇上写了一奏折,说我已经75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吃药也不怎么管用了。我知道我的责任重大,我儿子虽然能帮助我,但我觉得他还是年轻,阅历不高。我恐怕病不能好了,只好早早告诉皇上,请您另选别人接替我的工作吧。皇上就恩准了,说那您退休吧。退休几个月以后,唐英就去世了。

我当时看到这一段史实的时候,觉得很感慨。一个人16岁进宫造办处,75岁去世。中间60年,基本上是一个甲子,全部为皇上工作,一辈子干这一件事。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所谓唐窑的瓷器,你会想念一个人,你要想这个人为这件事整整工作了60年。退休以后,就等于没有颐享天年,马上就走了。

唐英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他说自己是“风尘学者”、“冠盖陶人”。我们喜欢陶瓷的人,都可以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去看一看。我们能看到很多新的品种,很多都是唐英这个时期制作的。我们如果有机会看到雍正、乾隆年间的陶瓷制作精品的时候,应该想一想,幕后还有一个人,叫唐英。

唐窑的品种非常多,因为当时的档案比较齐全,可以从瓷器中找到很多。今天我们看一件比较小的瓷器,小,但很特别。

就是这件非常少见的转心笔筒。它可以转,下面是地支,上面是天干,很有意思。乾隆八年的档案记载是奉旨烧造了五件。这五件现在我们能查到资料的有三件:故宫一件、这儿有一件、市场上还有一件。在当年的年底,唐英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所以又烧造了一对。所以这样的笔筒至少有七件。

清乾隆蓝地粉彩云鹤纹天干地支转心笔筒

观复嘟嘟第104期图:清乾隆蓝地粉彩云鹤纹天干地支转心笔筒

我们觉得这件笔筒这时候拿出来配合我们这一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104期:督陶官,天干地支转心笔筒

文章评论


  • 張玉璽 评论: 唐英好兢兢业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