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清乾隆广珐琅八宝纹面盆档案

时间:Jun 03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广珐琅八宝纹面盆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广珐琅,珐琅,八宝,鎏金,花卉,透明珐琅,暗八仙,八仙,錾花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广珐琅八宝纹面盆

藏品名称:广珐琅八宝纹面盆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金属胎珐琅

功能:面盆

款识:无

尺寸:高14厘米,口径47.5厘米,足径34厘米。

广珐琅八宝纹面盆档案

面盆圆形,折边,口沿鎏金,矮圈足。盆内外壁均以银片贴饰花卉纹,通罩宝蓝色透明珐琅釉,银片花纹透过珐琅釉若隐若现,展现出朦胧之美。盆内壁釉上与折边以金片分别贴饰八宝纹与暗八仙纹。

广珐琅是广州的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其主要作法是在金属胎上錾花,贴饰金银片花纹,再罩涂透明的珐琅釉料烧制而成。此面盆即是一件“广珐琅”的代表作品。

扩展阅读:

广珐琅:即广州制作的珐琅器之简称。清代,广州制作珐琅器的水平较高,因此宫廷常命令广州为内府制作器物,有时还就造型、装饰花纹、款识等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因此,广珐琅仍属官制品范畴。广珐琅与宫廷制作的珐琅器有一定的区别,前者的胎体较薄,珐琅釉色较浓艳。用开光法进行装饰是广珐琅的显著特点。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八宝: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鎏金: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透明珐琅:又名烧蓝,由欧洲传入。此种工艺是在金、银、铜胎上涂透明珐琅料,以低温烧成。其过程多是在器表錾刻纹饰,然后涂抹蓝、绿、紫、黄、白等各种釉色,或加贴金、银花片等,透过珐琅呈现出光彩夺目、华丽璀璨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清代,仅在广州有制作,故又名广珐琅。

暗八仙: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八仙指神话传说中神通广大的道家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他们各持一件宝物,分别是葫芦、扇子、花篮、渔鼓、荷花、宝剑、洞箫和玉板,传说这些宝物法力无边,有逢凶化吉之作用,其被用作装饰图案,以物代人,称暗八仙。

八仙:“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錾花: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上述就是关于广珐琅八宝纹面盆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