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珐琅彩 > 珐琅彩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档案

时间:Dec 03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掐丝珐琅,珐琅,缠枝,缠枝莲,藏草瓶,錾花,缠枝莲花纹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

藏品名称: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珐琅

藏品年代:元

材质:掐丝珐琅

功能:瓶

款识:无

尺寸:高23.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9厘米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档案

瓶盘口,细颈,丰肩,铜镀金錾花足。通体浅蓝色珐琅地,瓶腹掐丝填红、白、紫、黄色珐琅缠枝莲纹。花朵硕大,枝叶肥厚,伸展自如。其珐琅质地细腻洁净,表面异常光亮,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效果。

此瓶的珐琅质地和以缠枝莲花纹装饰的特点,在目前所见具确切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器中尚未有所见,应为元代之作品。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瓶底

图片内容: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瓶底

扩展阅读: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缠枝: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藏草瓶:一种源于西藏风格的瓶式,又称“宝瓶”或“奔(贲)巴”。“奔巴”即藏语“瓶”之意。在藏传佛教中多以银奔巴插入藏草作为佛前供器,是祥瑞和如意的象征。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记载,人若得此瓶能生善福,希求世间种种现报无不如愿,故又称如意瓶。在密教中,常于瓶内盛净水,上插藏草,以示淋洒之甘露。以瓶盛五宝、五香、五药、五谷及香水等20种物,供养佛菩萨,则以此开显净菩提心之德。在密教灌顶时,瓶亦为诸尊手持之物。密教因修法的内容不同,瓶的种类、色相也有不同。清代自乾隆朝起,中央又以“金瓶掣签”之制杜绝蒙、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之弊,故各类工艺和质地的藏草瓶皆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意味。

錾花: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缠枝莲花纹: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之一,象征纯洁,缠枝因枝蔓连绵不断,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莲花纹是寓意吉祥的传统装饰纹样。

上述就是关于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