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窑口 > 窑口

蛋形窑示意图,形状特点,烧制特点

时间:Nov 15人围观

蛋形窑出现于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镇,是由元明时期的葫芦形窑发展演变而成的。以砖等材料砌筑,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部分组成。窑床前低后渐高,倾斜度为3°左右。窑室前部高而宽,后渐低、窄,略呈扁长圆形,似平卧在地上的半个蛋,故名蛋形窑。

蛋形窑窑身全长15~20米,最高、最宽处约5米左右,容积150~200立方米。窑壁较薄,厚度在0.2~0.25米之间。窑身左右两侧用砖围砌成一护墙,与窑壁之间留有0.2~0.3米的空隙,内填砂土,作为隔热层,以缓解窑壁与窑顶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引起的开裂,并有减少热量损失的作用。

蛋形窑示意图

烟囱贴后壁而立,高度一般与窑身长度相等,平面似蛋形,壁厚仅0.1~0.12米,下粗,向上渐细,上口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形制高而大,抽力强。

蛋形窑结构合理,设计科学,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装烧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一窑内装入多类瓷器品种可同时烧成。蛋形窑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产品质量好。它对清代景德镇瓷器手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