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窑口 > 窑口

瓷器窑口按火焰走向分类:升焰窑,平焰窑,半倒焰窑,倒焰窑

时间:Nov 15人围观

瓷器的窑口有很多分类方法,如果按火焰走向划分窑口,可以有直焰窑、倒焰窑、半倒焰窑、平焰窑等,下面一一介绍:

升焰窑

亦称“直焰窑”,陶窑窑炉的一类,是中国古代陶窑的早期形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时期。在生土层掏挖修制而成,由火膛、火道、火眼、窑室等部分组成。火膛呈甬道状或袋坑状、竖坑状,上面设有火道。窑室位于火膛前方、斜前方或上方、斜上方,平面呈圆形或近方形,直径或宽一般在1~1.5米左右。室壁上部逐渐收缩,封顶时留出排烟孔。窑室底,即窑床上设有分布均匀的火眼。烧窑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火道,然后经火眼进入窑室,从室底往上升,流经坯件,烟由窑室顶部的排烟孔排出窑外。这种火焰流动方式的窑炉称为“升焰窑”。横穴窑、竖穴窑即属于升焰窑。升焰窑易升温,但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燃料利用率较低,装烧量小。西周后期,逐渐被半倒焰式的馒头窑所取代。

平焰窑

陶瓷器在烧成过程中,火焰在窑内与窑身平行流动的窑炉称为“平焰窑”。龙窑为典型的平焰式窑炉。

它升温快,烧成时间短,可提高产量。

半倒焰窑

系馒头窑形制之一。其火膛呈半圆形或扇形,窑室左、右、后壁齐直、略外弧或外弧。窑室底,即窑床较平或略向后倾斜,后部设烟囱。陶瓷器烧成过程中,火焰由火膛斜直喷向窑室顶部,由于设在后壁下部的排烟孔和烟囱的吸引,倒向窑室后半部,烟则由排烟孔进入烟囱,排出窑外。这种火焰流动方式的馒头窑,成为“半倒焰窑”。半倒焰窑约出现于西周晚期,此后逐渐流行,用于烧制陶器和瓷器。

半倒焰窑

烧制陶器的,一般是在生土层掏挖修成,设一或三个较小的烟囱。烧制瓷器的,一般以砖坯或砖砌筑,绝大多数在后壁外左右各设一个较粗大的烟囱,抽力大,便于烧高温。

倒焰窑

馒头窑形制之一,亦称“全倒焰窑”。从半倒焰窑发展演变而来,在形制结构上与半倒焰窑有明显不同。其平面火膛、窑室合为一个圆形,壁直立,上部收缩成穹隆式顶,外观呈圆形馒头状。窑室底,即窑床上纵向等距离以砖等材料砌制烟道,烟道上横向平铺一层砖,砖与砖之间有一定距离,宽度略同于烟道,构成一较密的吸火孔网。后部设一平面呈横长方形或圆形的较大的烟囱。后壁下部设排烟孔,与窑床的烟道和后面的烟囱相通。烧窑时,火焰从火膛斜直喷至窑室顶部,然后全部倒向窑底,流经坯件,由吸火孔进入烟道,借助烟囱的抽力,将烟从排烟孔排出窑外。倒焰窑出现于明代,沿用至今,主要用于烧制瓷器,也用来烧制琉璃瓦和琉璃建筑构件等。倒焰窑与半倒焰窑相比,更能充分利用热量,缩小窑室内各部位尤其是前后的温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