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宝档案 > 国宝档案

20141030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石峁遗址,一目国玉人之谜,玉铲

时间:Oct 30人围观

本页提供2014年10月30日cctv4国宝档案视频和要点笔记,主题是石峁遗址——一目国玉人之谜,主要介绍有关石峁遗址出土的玉器等内容。鉴宝档案提供国宝档案节目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文字笔记)和图片预览等内容。

本期《国宝档案》节目特邀收藏鉴赏专家是:戴应新,孙周勇

石峁遗址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出土的器物以玉器数量最多。

1975年底,戴应新主要负责在基层乡镇征集文物,在神木县的一家废品收购站得知,当地石茆村的村民经常会捡到大小不一的玉器当做废玉料来卖。

戴应新赶到了石茆,发现那里存在着非常典型的考古遗迹,村民们家里用的到处都是古陶器。他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石茆当地应该存在一个大型古代遗址,才能在民间散落这么多古陶器。

这一天,戴应新一次性收了一百多件玉器,满载而归,如今这些玉器都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小玉人虽然只有手心大小,但是五官齐全,很明显雕刻的是人面形象,它也是史前发现的罕见人形雕像之一。

石峁遗址出土的玉人

有专家认为,这个形象就是传说中的一目国人。据《山海经》中提到,海外有一个一目国,一只眼睛长在脸面正中。

有专家认为,书中所说的一目国人很有可能是头戴独目面罩,在崇拜模仿某种现象而进行的巫术打扮。

虽然,小玉人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一目国人还没有定论,但是石峁遗址出土的玉器却因此备受世界专家学者的关注。

2012年,石峁遗址正式进行发掘和勘探。

考古人员发现,这座石头城由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内城墙体残长2千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0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中国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石峁玉器的特色是非常薄,最薄的只有一两毫米。

玉铲,也称牙璋,长约56厘米,重约3千克,一侧极薄,像是锋利的刀刃,是在外瓮城的墙体中发现的,是被有意的在修建过程中压在墙体中的。除此之外,还有玉刀,玉璜都是在石峁遗址东城门附近倒塌的墙体中发现的。

玉铲

这些出土的玉器都有力的证明了古人确实是将玉器事先埋在石墙中的。那么,石茆人为什么要在建筑中大量使用玉器呢?

专家推测,历史上传说夏代君王桀骄奢淫逸,曾修建玉门瑶台,而石峁遗址的夹杂玉器的城门,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玉门。

石峁遗址的玉器不仅夹在石墙里,而且玉器的加工工艺远超现代人想象,有实物证明,石峁玉器的出现,把中国的微雕艺术提前了两千年。

专家说,石峁玉器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很多改造过的玉器,比如一个玉琮,或许是掉了一个角,古人就用工具把它重新切割,加工成若干个小玉琮,这种工艺即使现在仍然有很大难度,而四千年前的石茆人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来精密切割玉器,仍然是未解之谜。

石峁出土的玉器,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套带铜齿环玉璇玑,出土时像手镯一样套在一个尸骨的手臂上。

带铜齿环玉璇玑

专家说,能拥有这样一件奢华的器物,他或许是个高等级的巫师,或许就是石茆部落最高贵的统治者。

石峁遗址不仅出土了奇特的玉人,还在石头上发现了人面石雕,这些石人面又有什么寓意呢?

请看下期。

20141030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石峁遗址,一目国玉人之谜,玉铲

文章评论


  • 古玩韵 评论: 一目国?真有这么奇怪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