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具 > 家具

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档案

时间:Feb 08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五经,紫檀木,浮雕,壸门,牙条,螭纹,楠木,周制,周制镶嵌法,镶嵌,泥金,地子,屏风,三代,岳氏,春秋,司马迁,司马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

藏品名称: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家具

藏品年代:清

材质:紫檀

功能:围屏

款识:无

尺寸:单扇高188厘米,宽38厘米,通宽约230厘米,计6扇

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档案

此围屏以紫檀木作框,屏心双面髹漆。五条横抹,裙板正中镶圆浮雕双螭拱寿纹。裙板上下和壸门式牙条上分别浮雕双螭拱寿纹和双螭纹。屏心为清乾隆帝御制《五经萃室记》全文。图文用金丝楠木锼刻,并采用周制镶嵌法,表面再施以泥金工艺。全文地子部分采用呈磁青色的青金石碎屑,雕刻部位地子采用呈石绿色的绿松石粉末,用特殊的漆饰工艺铺洒而成。整个屏风装饰庄重典雅,图文丰满,别具一格。

释文:事虽大而无关于天理人心之正者,不可炫其有文而为之记。事虽小而有关于天理人心之正者,不可憪其无文而弗为之记。兹五经萃室之记盖有合于后之所云者,五经之有关于天理人心,夫人之所知也。而谓其事小者,徒以萃宋时岳珂所刻之五经,故曰小,然而六百岁之间分之复合,散之仍聚,则其事亦不谓小。而况阐数大圣人之精徽,示天理,正人心,斯可憪其无文而弗为之记耶。岳珂所刻之五经奈何盖自乾隆甲子时荟萃宋元明三代旧板藏之昭仁殿,名曰天禄琳琅。其时即有岳氏所刻之春秋,未详其所由来,亦不过典别部春秋一例载之天禄琳琅之书而已。兹复得岳氏所刻易书诗礼记四种,而独阙春秋,因思天禄琳琅中或有其书。细检之则岳氏所刻之春秋故在其板之延袤分寸无不吻合,而每卷之后皆有木刻亚形相台。岳氏刻梓荆渓家塾,即大小篆文楷书不等。且每页之末傍刻篇识如易礼乾坤卦书之尧舜典之类。其用心精而纪类審,即宋板之最佳者亦不多见也。至于收藏家则易、书、诗盖同,经七八家,而略有异。藏礼记者四家,藏春秋者三家,夫岳氏之书既分而合,幸合则不可使复分。但天禄琳琅之书久成,所录诸书皆以四库分类,架贮昭仁殿。其丙申以后所获之书别弃于御花园之养性斋,以待续入。兹撤出昭仁殿之春秋,以还岳氏五经之旧。仍即殿之后庑所谓慎俭德室者,分其一楹名之曰“五经萃室”。都置一几是旧者,固不出昭仁殿。而新者亦弗栏入旧书中,似此位置可谓得宜。吾因思之位置一切政务亦能如是胥得宜乎。所谓得宜者,亦有人于天理人心之正而不违五经之旨乎。刻书家多矣,若兹分而复合者盖少,遂命选善书者如影宋钞之例,通锓其五经正本以寿世而公来者,吾于是慨武穆之忠而喜其有文,孙承继家声也,又恨宋高宗之信奸相,忌复雠而自坏其长城也。又谓天之报施善人固不爽,而司马迁怨尤之语诚不足为信史也。乾隆癸卯新正月中翰御笔。

文中叙述了宋代岳珂所刻之五经散聚之经历和“五经萃室”的由来。

此围屏装饰庄重典雅,图文丰满,别具一格,原为乾清宫东侧昭仁殿内后西室所陈之物,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殃及昭仁殿,殿内的岳刻五经连同《五经萃室记》围屏全部被焚毁。如今的五经及《五经萃室记》围屏均为嘉庆时火灾后按原样复制的。

扩展阅读:

五经: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40年)开始在朝廷设五经博士之官,以备咨询。当时的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此时的《礼》指《仪礼》,后世改为《礼记》,《春秋》又合以《左传》。皆先秦儒家之经典,但均掺有汉儒推想成分。再经历代儒家注解发挥,都成为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理论。其讲史的内容,多出自《通鉴纲目》、《贞观政要》及本朝的《皇明祖训》等史籍。

紫檀木: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壸门:宫内小巷道称壸(音捆),此处为家具术语之一。通常在横牙正中开一尖口,再向两侧曲线延伸与竖向牙条相交,此种作法称为劵口;如果牙条四面相交,则每面正中均开尖口,此种作法称为圈口;如果只有一面横牙条作出壸门装饰,则称为壸门牙子。

牙条: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交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来装饰。这种牙子中长而直的称为牙条。

螭纹: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楠木:楠木产自我国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传说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南方人多用作棺木或牌匾。楠木美观,但不如硬木华丽。

周制:《履园丛话》中云:“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珠宝等嵌于檀、梨、漆器之上。

周制镶嵌法:明末周翥首创的“百宝嵌”作法称“周制镶嵌法”。

镶嵌: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地子:所谓地子是指青铜器长期埋藏地下,受多种腐蚀因素影响,在器物表面生成的一层不同色泽的致密的腐蚀光膜,是鉴别古代青铜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地子有黑漆古、绿漆古、鸡骨白、反铜地、水银浸地等。

屏风: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岳氏:岳氏(1183—1234年),一说为岳飞孙岳珂,南宋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字肃之,号倦翁。嘉定间出守嘉兴(今属浙江),定居于府西北之金佗坊。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宝谟阁学士。因痛念其祖遭诬被害,撰《金佗萃编》以讼冤。生平富收藏,精鉴赏,工诗文,为辛派词人。著述有《九经三传沿革例》、《愧郯录》、《桯史》、《宝真斋法书赞》及《玉楮集》等。因岳珂之书塾称之为相台书塾,由此有“相台岳氏”之称。一说其为为元初义兴(今江苏宜兴)岳飞九世孙岳浚。

春秋:《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

司马迁: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汉时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所著之《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将军属官,《续汉书·百官志》叙:其秩千石。

上述就是关于清紫檀边髹漆《五经萃室记》围屏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