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328篇:汉唐乐府

时间:Aug 27人围观

在鼓浪屿巧遇台湾南管名家陈美娥女史,去年中秋她率团在故宫演了两场《韩熙载夜宴图》,今年中秋只演了一场《洛神赋》,让这种奢侈的音乐歌舞不声张地在故宫演出,是汉唐乐府的初衷。听朋友说,演出惊艳无比,不亲临现场无法体会高古乐舞的魅力。可惜我未能看上演出,陈美娥听说我去香港,马上邀请我看她在香港为朋友们安排的专场《艳歌行》,形式象京剧的折子戏,窥一斑亦可见全豹。

舞台搭得不大,与观众地位平行,背景也仅悬垂数十条花带。演出开始时没有多余的音乐与动作,乐师五人分两边轻手轻脚席地跏趺坐,全是古老乐器,琵琶、胡琴、笙、箫、鼓等,音乐之悠扬,让我思绪一下子就到汉朝边关;舞者的服饰讲究,化妆到位,与汉俑的神态几乎无异。这让我深感表演者所付出的努力,非一朝一夕。

我们对汉唐的歌舞几乎都停留在出土文物的造型上,文字的记载大都也抽象。让这么具象的表演在眼前栩栩如生,是后来人的福气。《簪花汇》深闺春锁,舒缓的音乐配着舒缓的舞蹈,错以为歌舞就是这样,没有间歇,没有张驰,而《艳歌行》与《簪花汇》还有《相思吟》的迟滞,让我来得及慢慢品味,看得明白舞者最细小的动作,听得清楚乐者最微小的声音。

唐明皇酷爱九代遗音《清乐》,并亲自教习乐伎,创办梨园教坊。其当年盛景,我们只可猜想,无缘亲临。我一直以为中国真正的古典音乐歌舞已成文物,谁知陈美娥女史用了25年时间的努力,让其生动起来,使我在欣赏之际忘记自己身在香港中环大厦49层楼之上。

2008.12.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