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1463篇:陀螺

时间:Oct 25人围观

本页提供2017年6月9日鉴定家、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发表在马未都博客上的文章阅读,本期主题是陀螺,主要包括陀螺的历史等内容,全文如下:

陀螺在北京土语中叫尜尜,文字十分形象,两头小中间大,凡外形像尜尜的也称尜尜,比如北京有一种尜尜枣,穷苦百姓用玉米面掺和白面做的尜尜汤。尜尜夏天选择一块硬质空地,冬天就跑冰面上,一抽起来就没完没了,孩子们玩得满头大汗,直到天黑都意犹未尽。

陀螺的历史非常久远,远到无从考证。有人说新石器时代就有石质的陀螺出现,大约北朝时就有文字记载了,叫“独乐”;宋代已经非常普及了,叫“千千”,此千与秋千之千应该同义,有来回迁动之意。

小时候搞一个陀螺并不容易,大多是自己动手做,找一个旧的铁锹把,先把一头慢慢削尖,然后锯下来,再在尖头上嵌一粒钢珠,嵌钢珠是技术活,孔挖大了,钢珠嵌不紧,容易掉;孔挖小了,钢珠嵌不进去,所以那个孔是关键,大小深浅都必须合适,然后将钢珠用力砸入,一个陀螺就做好了。

做好了就迫不及待去街上试用,当陀螺飞快转动时,你用手中的鞭子为它每一次加速的快乐只有自己知晓。当时有一种比赛,从家中拿来一个闹钟,摆在高处,然后每个人再最后一鞭后开始计时,最长时一个陀螺可以连续转动几分钟,谁的时间最长,谁的脸上就最露骨,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明末有俩文人,一南一北,凑在一起写了部《帝京景物略》,书写得五花八门,其中放空钟(空竹),抽陀螺,踢毽子,都有记载。今天想来,这个流行了至少几百年的儿童游戏,今天有绝迹之虞,甚为可惜。

文章评论


  • 天石 评论: 现在很少看得见木质的陀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