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1584篇:旧物之蓑衣

时间:Sep 13人围观

本页提供2018年8月12日鉴定家、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发表在马未都博客上的文章阅读,本期主题是蓑衣,主要包括旧物之蓑衣等内容,全文如下:

蓑衣对北方人比较陌生。小时候对蓑衣的了解仅限于诗歌。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极美;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心象孤傲;但我的生活中只穿过雨衣,未见过蓑衣。

可是蓑衣是最古老的雨衣,《诗经》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那时的蓑笠和后来的蓑笠是否一样不得而知。我所见到的蓑衣都是用棕榈皮编成的,深棕色,蓬蓬松松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的乡村家具涌入城市,许多老乡顺手将蓑衣也带进城,我好奇买过几件,当装饰品挂在墙上,怀念早年读过的诗文。

五湖春暖,雨笠烟蓑;双桨莼波,一蓑松雨;连同东坡居士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蓑衣给我的印象都是古代生活之美,但买来一件装饰品时才发现蓑衣很重,即便未湿披在身上已是沉甸甸的了,多少还有点儿行动不便,如果雨天披在身上,想想也就是画面很美而已。

唐代蓑与笠都是与雨天联系在一起的,全唐诗近五万首蓑笠不胜枚举,可雨伞几乎不见。到了宋代,伞与蓑衣平分秋色,可见唐代以前的人雨天出行不打伞,只是披挂蓑衣。仔细思量,蓑衣虽重但不碍行为,雨伞虽美却只能缓行,怪不得蓑衣自古到今未断流行,直至塑料雨衣出现,蓑衣才成为了文物,告别它服务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我没穿过蓑衣,也没有湮没在烟雨之中,自然写不出优美的诗句,但这不妨碍我去欣赏那雨中的人文意境,也不妨碍记录下蓑衣消逝的过程。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