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铜器 > 青铜器

隋唐铜镜特征的鉴别

时间:Sep 15人围观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唐朝前期100多年相对安定的局面,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发达的国家之一。唐代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手工业各部门也都兴旺发达,青铜铸造业中的铜镜业尤为突出,无论造型、题材、纹饰、铸造工艺,都突破了前代的模式,达到了中国古代铜镜艺术的巅峰。

隋唐铜镜种类繁多,形制复杂,纹饰富丽,主要流行镜类为: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花鸟镜、瑞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特种工艺镜等。

四神十二生肖镜类分为十二生肖镜、四神、四神十二生肖镜等。四神即四方(东、南、西、北)位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此类镜在汉魏已屡见不鲜,隋唐早期较为流行。十二生肖不同于汉十二辰铭,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传说中的精灵,形态逼真,生动活泼。

瑞兽葡萄镜类是盛唐最为流行的铜镜之一。瑞兽葡萄镜又称天马葡萄镜、海兽葡萄镜,相似的还有禽兽葡萄镜、鸾兽葡萄镜等。这类镜共同的特点是以瑞兽(鸾兽、海兽)和葡萄蔓枝叶组合而成,通常是在镜背饰以繁密的葡萄图案,花纹之间点缀四五个瑞兽,铜镜的造型除圆形外,还有菱花形、方形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纹饰逐渐多了起来,早期瑞兽镜的外区多为一圈带铭文,稍晚的一些瑞兽镜外区没有铭文,代之以卷草、忍冬瑞兽、葡萄蔓枝等,主要流行于唐高宗及武则天时期。

瑞花镜又称花卉镜,包括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宝相花、牡丹、莲花等。宝相花只是一种泛称,是经艺术加工的荷花或其他自然形态花朵的装饰性文样,使其更具富丽绚烂,给人以素雅端庄的感觉。此类镜流行于盛唐及其以后,其中带有铭的宝相花镜,出现于唐代初期,其造型多为葵花形、菱形,亦有少数圆形。

花鸟镜是唐代纹样的代表作品,被誉为是集当时工艺图案之大成。图纹配置主要有雀绕花枝和对称花鸟两种。

唐瑞兽葡萄镜

唐瑞兽葡萄镜

雀绕花枝也可以称为小串枝花鸟,有的分区,有的不分区,钮座外花枝相间环绕,以四鸟四花枝为最多。禽鸟有鸳鸯、鹊,有的展翅飞翔,有的静静伫立,有的足登花枝。菱花形周边点缀着蜂蝶、花枝,内区与边缘纹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诗意浓郁的花鸟小景。唐人诗作有“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形象地描述了这类镜子的形状和纹饰。

对称花鸟又称对鸟,二禽鸟左右相对,钮上下配置各种纹饰,图案组织变化丰富。此镜型有二三十种之多。禽鸟形态以鸾鸟展翅翘尾,口衔飘绶最多,亦有鹊、雀衔绶带展翅飞翔或颈系绶带静静而立。禽鸟或登花枝,或踩瑞云,形象俊美,婀娜多姿。整个花鸟图案,不拘规格,灵活运用。无论哪一种形态和构图都是一幅禽鸟俊美、枝叶丰硕、花苞华丽、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景,表现出优美轻快、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唐代铜镜上的花鸟纹饰出现的时代看,唐高宗至唐玄宗开元年间,主要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纹逐渐退居次要地位,飞禽花枝逐渐居于主要地位。唐玄宗开元、天宝至唐德宗时期,对鸟纹样盛行,禽鸟纹样居于主要地位。因此,唐镜上的花鸟纹饰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于研究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纹饰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人物故事镜在盛唐时最为兴盛,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如嫦娥奔月(月宫镜)、仙人骑兽跨鹤(飞仙镜)、游猎、打马球、真子飞霜、伯牙弹琴、王子晋吹笙引凤、孔子向荣启期(三乐镜),等等。这类铜镜在工艺技术、图案设计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代表了盛唐、中唐时期的最高水平,流行于唐玄宗至德宗时期。

飞仙镜常见的主题纹饰是仙人骑兽跨鹤,或二仙或四仙骑兽跨鹤,飞升于祥云仙山之上。飞仙镜造型变化较多,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还有一种方菱花形。

真子飞霜镜,因铭而得名。钮左一人端坐,置琴于膝前,身前有几案,几上放置笔砚、书卷等物,身后是一片竹林。右侧一凤鸟起舞,且点缀树木。钮上有田字铭文曰“真子飞霜”,钮下为石山水池,其中伸出一截弯曲的荷柄。这类镜子有的钮成龟形,座为莲叶状,整个构图生机盎然。真子飞霜所描绘的可能是民间流传较广的传说故事。

狩猎纹镜也是盛唐流行的铜镜。其主题纹饰是猎手骑马射猎,有二骑、三骑、四骑狩猎等多种图案。猎手策马飞驰,有的满弓待发,有的持矛欲刺,鹿、兔、野猪、熊等,皆作惊慌逃窜状,其空间补以蜻蜓、蝴蝶。钮外有四株大树及四座山峦重叠的山峰,把在山林里狩猎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于镜背,给人以美的享受。

打马球镜仅发现三面,造型和纹饰基本相同。四骑士骑在马上,姿势各异,有的高举鞠杖,作奋力抢球状;有的俯身向前,作鞠杖欲击球状,有的策马回身,作击球状。骏马飞奔,骑士争抢,场面紧张激烈,生动活泼。

龙纹镜,又称盘龙镜,多为独龙,龙作昂首腾空之状,龙身盘曲,四肢飞舞,龙头回首向钮,作口吞钮珠状,周身鳞片密布,肢前露出三尖爪(明清以后为四尖爪、五尖爪),龙周有流云数朵。极少数有“千秋”铭,可能是千秋节皇帝赐给下臣的“千秋镜”。

盛唐以后,铜镜中出现大量含宗教内容的题材,其中八卦镜最为突出,品类复杂。方形八卦百炼镜,八卦像呈方折环绕镜钮,其外有“精金百炼,有鉴思极,子育长生,形神相识”十六字铭文环绕。八卦十二生肖镜,将八卦和十二生肖配置在一起。

字也是比较多见的图案,整个背面以圆钮为中心作双线字纹,只是有的还配置“永寿之镜”或“受岁”铭文。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观的“瑞相”。在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将字规定读为“万”。

唐代铜镜不仅以题材新颖、纹饰华美而著称,而且在铸制手法上,别开生面,创造出金银平脱、螺钿、槌金银、彩漆绘、嵌琉璃等特种工艺镜。

金银平脱是将金片、银片裁剪成所需要的纹样,将其贴在填满胶漆的镜背上,然后再髹漆数重,待干后加以细细研磨,使贴上的金银片与漆面平齐,露出金光灿灿、银光闪闪的金银片纹饰,极为美观。目前所见到的金银平脱镜,直径一般在20厘米以上,为葵花形或圆形、圆钮。主题纹饰有天马鸾凤纹、羽人双凤纹、鸾鸟衔绶纹等。

金银平脱镜所具有的精雕细刻、鲜艳华丽的特点,使它成为皇室贵戚、高级官吏的重要装饰品和馈赠物。

螺钿镜是用螺蚌贝壳做成所需要的图案,用漆贴在镜背上构成纹饰镜子。螺钿镜与金银平脱镜一样,由许多壳片组成一幅画面,有的壳片镂空刻画,有的壳片雕刻细纹,如螺细人物镜的人物衣饰、飞鸟禽兽的羽翼都刻画得极为清晰,加之螺片本身的光彩莹润,艺术效果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唐代铜镜中的佼佼者。

唐代铜镜时代的变化,还表现在铜镜铭文上。隋唐初期仍然继承了从汉以来的区内纹饰,外区圈带铭文的传统,但是从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开始,为了突出主题纹饰,有铭文的铜镜极少,瑞兽镜中的瑞兽蔓枝镜,外区已用花草、葡萄枝蔓取代了铭文。隋唐晚期却出现了反复,由于铜镜又有了设置圈带、层层划区的形式,于是圈带铭文又多起来,有的铜镜圈带铭几乎超过了汉代多圈铭文镜。

唐德宗以后,铜镜的发展急转直下,迅速地进入了衰退时期,无论造型、纹饰、技法等,都完全失去了盛唐铜镜富丽堂皇、绚丽多彩的风格。主题纹饰除简单粗放的植物纹样外,含有宗教趣旨的纹饰特别盛行,如八卦镜风靡一时,在佛教中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的字图案也赫然成为铜镜的主题纹饰。镜形除圆形外,亚字形、方形流行。花卉镜或者细线雕,或者剔地成纹,没有生气。

唐代铜镜的衰落也是整个中国铜镜发展的转折点,此后的几百年间再也没有出现新发展的高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