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铜器 > 青铜器

铜镜的辨伪

时间:Sep 19人围观

青铜器的仿造与作伪,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尤其对青铜礼器的仿造,在古代相当兴盛。《韩非子·说林》记载了鲁以膺鼎应付齐国的索求而被齐使者一眼看出是假的,鲁君见骗局被戳穿,只得承认。说明古代很早就有作伪仿造。汉代以后有关青铜器仿造与辨伪的记载时有发现。经唐至宋、元、明、清、民国,伪造仿制青铜器(包括铜镜在内)越来越多,鉴定真伪成为一项专门的学问。

有学者认为铜镜仿古是从唐代开始,宋以后宫廷、民间仿古镜盛行,各种样式的镜均仿,也有的认为仿古铜镜始于宋,唐代不仿汉镜,仿汉镜是从宋代开始的,还有人认为,宋不仿汉镜,过去一直认为许多宋仿汉镜实际上是明代仿镜。

唐代是否仿汉镜,唐代墓葬中确已出土两面仿汉镜。这是最可靠的唐仿汉镜。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宋代确已有仿汉、唐铜镜。仿汉镜有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画像镜、规矩镜、龙虎镜,仿唐镜有瑞兽镜、花鸟镜、瑞花镜、八卦镜。

金代主要是仿汉、唐、宋镜的图案。仿汉镜有星云镜、四乳“家常富”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四兽镜、画像镜、清白镜、龙虎镜,仿唐镜有海兽葡萄镜,仿宋镜有花卉镜、八卦镜、湖州镜。

明清及民国时期仿古风极盛,宫廷及民间均仿,各个时期的镜子都仿,而且仿的都是前代典型的铜镜。

不同时代的铜镜,具有不同的特征,都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习俗的影响,真镜如此,仿镜亦是如此。仿镜虽然具有真镜的特点,但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或多或少显露出所处时代的某些特征。

一般来说,鉴别铜镜的真伪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从镜体表面的颜色看,我们拿到一面铜镜,首先是观看到它的色泽,不同时代的铜镜,由于金属配伍比例不同,冶铸技艺、加工方式的差异,且大都历时久远,或埋于地下,或收藏于私家,所以表面的颜色、锈蚀程度、锈迹形状都不相同。如齐家文化铜镜,铜、锡比例是1∶0.096,含锡少于商代,镜体灰暗、变形、锈蚀严重。商周镜含锡量稍高,镜背锈迹斑斑,绿色铜锈覆盖。战国铜镜中铜、锡、铅的比例已较稳定,但锡的比例较早期铜镜增加一倍以上。战国铜镜中有一种表面黑里透亮,似涂有一层厚厚的黑漆,被称为“黑漆古”。汉初镜与战国镜表面色泽相近,西汉中期以后镜体加厚增重,镜面外凸略弧,铜绿锈常呈块状分布,有些表皮脱落泛白色,镜面仍可反光。

唐镜,尤其是盛唐前后的铜镜,其金属成分中铜平均为69%、锡为25%、铅为5%,属高锡青铜镜,呈银白色光,很少有绿锈色,似乎不是由青铜铸成,给人以厚重富态之感,加之纹饰绚丽多彩,形式多样,实为难得之艺术珍品。

唐代铜镜

宋镜含锡量仅有10%左右,含铅量却增至89%以上,最多达23.76%,锌含量也大增到8%,所以宋镜多为黄铜色,一般都布满铜锈,不如汉镜。

从镜的形制上看,隋唐以前镜形绝大部分是圆形,极少数为方形。唐代突破圆、方的传统,普遍出现菱花镜、葵花镜、方菱镜、方形委角镜、亚字形镜和带柄镜等。宋时又创长方形镜、鸡心镜、盾形镜、钟形镜、鼎形镜、六出棱边镜。元、明、清又以圆形为主。

从镜钮上看,商周镜有弓形钮、橄榄形钮。战国、汉初铜镜大都是弓形钮(又称桥形钮),一般较小,有三弦桥钮、二弦桥钮、少数单弦桥钮。隋唐镜钮仍以汉以来的圆形钮为主,有明显的大圆钮、小圆钮之分,还有伏兽钮、蟠龙钮、龟形钮、龙形钮。

宋以后除圆形钮外,还有弓形钮、结形钮、兽形钮。带柄镜、鼎形镜、钟形镜均无钮。

铜镜的钮座各时代均有变化,钮座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之前钮无座。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有小圆钮座、凹面圆形或方形钮座、双重凹面形或方形钮座。战国中期又新增了数重单线圈钮座、透雕圆钮座,后又出现八连弧钮座,至西汉颇为流行。西汉时期流行圆形钮座、四叶纹钮座、十二并蒂莲珠纹钮座。东汉时圆、方钮座、四叶纹钮座均十分流行。隋唐初年的蒂纹和莲珠纹钮座流行,到了盛唐时期,不仅铭文、铭圈带消失,钮座也消失,尽可能扩大空间用来点缀纹饰。宋以后镜有圆形、花瓣形钮座。素镜、有柄镜均无钮座。

从镜背边缘上看,它的变化也同样具有时代特色。早期铜镜的背面边缘部较窄,有的仅有弦纹两周。

春秋战国铜镜普遍流行素高或素低卷缘,即边缘不加纹饰,且向上卷起,一般较窄,也有少数的饕餮纹镜及其他禽兽纹镜出现素宽缘,边缘部仍微卷,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西汉早期。

西汉中期以后直至隋唐,盛行宽平素边缘,边缘部平直不上卷,但出现在平缘上饰以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双线波纹、几何纹等。

唐高宗以后,中国古代铜镜进入富丽绚烂的新时期,素宽平缘已消失,边缘也布满花纹,常见的有流云纹、卷叶纹、三叠云纹等,使镜背瑞兽花鸟布满,仅留有微微凸起的窄缘,几乎成为一道凸弦纹,将镜背面最大的空间留给主题纹饰。

宋元以后,镜缘除仿汉唐的镜缘外,有带柄镜、圆形镜、菱花形镜,多平窄缘或微凸窄缘,均无纹饰。

从铭文上看,春秋战国以前铜镜无铭文,至战国晚期铭文镜偶有出现。西汉早期铭文仍少见,即使有铭文也是在主题纹饰不明显的部分。西汉中期前后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组成部分,在连弧纹镜中开始处于主纹的地位,重圈铭文镜中则完全以铭文为主,其他纹饰处于从属地位。

隋、唐初镜铭文仍很流行,盛唐时期铜镜无铭文,晚唐、五代也很少有铭文,即使有铭文,字体多篆、楷书。

宋以后镜铭文变化较大,字号商标铭文居主导地位,有的铭文字铸得较草率,有的铭文纳入长形框内,显得呆板,字多楷书。

从主题纹饰上看,早期铜镜多为素面,偶有纹饰也为简单的线条、点、圈等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西周晚期出现鸟兽纹饰,系单线勾勒出的鹿纹、鸟纹,笔画简单。春秋战国铜镜纹饰题材丰富,有几何图纹、动物纹、植物纹三类。汉镜虽也有上述三类纹饰,但形象有明显的变化,几何图纹有减少的趋势,且大都作为辅助纹,而非主纹。动物纹中鸟兽纹普遍,而饕餮纹、蟠螭纹等已退出镜饰领域,龙凤纹饰及其变种纹饰随处可见,充满生活气息。铭文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色。

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采用浮雕式技法,主题纹饰隆起突出,高低起伏,比以前的线条纹饰更为形象生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镜,主要沿袭汉镜传统,神兽流行最广,突出的变化是佛像图纹流行,这与当时佛教兴盛有关。

唐高宗至晚唐五代,尤其是盛唐前后,铜镜的主题纹饰在题材、风格上日趋成熟,总的发展趋势是瑞兽题材逐渐退居次要位置,飞禽花纹增多,渐居主要地位。这一时期最典型的镜子是瑞兽葡萄镜,它是由瑞兽镜增加劲枝柔蔓、花草和飞禽蜂蝶而成,揭开了唐代铜镜以花鸟为主题纹饰的序幕。

盛唐时禽鸟纹饰完全处于主要地位,流行鸾凤镜、人物故事镜,其次是植物类瑞花镜、动物类盘龙镜以及特种工艺镜,以往风行的神兽、四神十二生肖镜或消失或构图变化。其中植物纹饰由以往点缀从属的地位,跃为主要纹饰,如瑞花、株花等,这在盛唐以前的铜镜纹饰中是从未有过的。

晚唐以后植物纹样仍常见,只是显得简单缺乏生气,禽鸟纹锐减,八卦纹、干支、字形纹样流行。

宋以后素镜成为颇为流行的镜种,有纹饰的镜中缠枝花草纹、神仙故事纹、八卦纹镜时有发现。金代铜镜在衰落镜业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多样风格。双鱼纹形象生动逼真,盘龙、瑞兽、瑞花颇有汉唐遗风,人物故事题材广泛,纹饰组合适当、形象生动,是难得的佳品。

上述青铜镜,各时代铜质、造型、花纹、铭文的特征,是鉴别铜镜年代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就可以与作伪铜镜进行对比。

从铜镜表面直观分析,可以看出,凡伪作的铜镜花纹、铭文呆板而无生机,作风不自然。另外,真器作为随葬品埋入地下上千年,它的锈蚀已渗透到器体内部,而不是浮在器物的表面。如果把外面的锈弄下来,由于锈迹坚硬,故呈块状,去锈后镜子因锈蚀会出现坑凹痕迹;假器的锈一般是浮在表面,弄下来则呈粉末状,镜面则露出新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