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项收藏 > 漆器 > 漆器

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档案

时间:Jan 28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剔红,海兽,雕工,雕漆,不藏锋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

藏品名称: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漆器

藏品年代:清乾隆

材质:木

功能:圆盒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尺寸:高6厘米,口径15厘米

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档案

盒由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合成。盒外朱漆雕落花流水,几只海兽戏于滚滚波涛之中,刻划生动。盒内髹黑光漆,盖内正中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盒雕工精细纯熟,波纹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表现出乾隆时期雕漆工艺的一种崭新风貌。这种风格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受明晚期嘉靖、万历雕漆犀利深峻、刀不藏锋之风格的影响,二是此时的雕漆使用了“牙作”匠人。据档案记载,乾隆初年,造办处“漆作”尚无雕刻匠人,故皇帝命在造办处“牙作”当差的南方刻竹名匠从事雕漆制作,如乾隆“三年十月十四日,传旨:‘雕漆盒若漆得时,交牙匠雕刻。’”。这种以刻竹技法雕刻的漆器,自然把南方刻竹那种奇峭清新、精致细密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使乾隆时期的雕漆呈现出刀锋犀利深峻,棱线精密有力的锋棱之美。如此件海兽图圆盒,雕刻之精几乎无懈可击。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此盒制作共耗时一年半之久,足见此件雕漆作品耗工费时之巨。

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开启状

图片内容: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开启状

扩展阅读: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海兽:纹饰中的“海兽”虽然姿态各异,但均为头部大而圆的动物形象。据考证,海兽其实就是古代的狮子,古人称“狻猊”。《尔雅·释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将狮子等珍贵动物相继引进中国内地,并广设兽圈,供贵族享乐。唐镜图案中的狮子形象由于画域狭小不能细腻地描绘,便采用了粗略的浮雕手法,突出狮子的特点,夸张头部,造型生动。纹饰中的狮子形象,古籍中在其名前冠以“海”字,其意义并非说它们是海中所产之物,这里的“海”字表达我国古代的一种地域观念,因为这些动物不是本国所有,而是传自西域,故在名称前加“海”字。

雕工:雕镂之工。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不藏锋:即不藏刀锋。雕刻花纹后不磨光,留有刀刻痕迹,纹理显露棱角。

上述就是关于清乾隆剔红海兽图圆盒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