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玉器 > 玉器

汉玉夔龙蚕纹璧档案

时间:Mar 10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汉玉夔龙蚕纹璧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夔龙,沁斑,龙纹,绹纹,阴刻,碧玉,玉璧,蒲纹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汉玉夔龙蚕纹璧

藏品名称:汉玉夔龙蚕纹璧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玉石器

藏品年代:汉

材质:玉

功能:璧

款识:无

尺寸:直径25.5厘米,孔径6.7厘米,厚0.6厘米

汉玉夔龙蚕纹璧档案

玉色偏绿,有墨斑、绺裂,并有赭褐色沁斑。两面雕,以夔龙纹、蚕纹各一周为主题纹样,间以窄条绹纹。夔龙上装饰阴刻斜方格纹及“二”字纹。类似的兽面装饰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自战国始,在楚文化范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墨斑碧玉制作的玉璧、玉龙等。这些玉器器形相对较大,碾琢粗率,多用作祭祀或随葬。类似本品的兽面蒲纹璧,在战国墓葬中已经出现,汉代更为多见。但本品较同类璧制作更为规整、精美,是否作为祭祀、随葬之用,仍不能遽定。

扩展阅读:

夔龙: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沁斑:玉器长埋地下,受周围酸、碱等物质的浸蚀,日积月累,形成蚀斑,称为浸色或沁斑。

龙纹: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绹纹:即绳状纹。其形如两条绳相纠缠,每条绳或不分股,或作两股、三股、四股不等,多饰于器物的口沿、圈足、耳等部位,约流行于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阴刻: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碧玉: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玉璧: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用作礼天或以之显示身份。祭祀时作为祭天、祭星的祭器,稍小的玉璧可作为佩饰,还可放在墓中作辟邪和防尸腐用。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型比较简单。到春秋战国时,玉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面纹等雕饰。汉代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更加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璧不多见,在明、清时则又兴盛起来,并出现大量仿古制品,也有用琉璃制者。

蒲纹:中国古代玉器,尤其是玉璧上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因线纹交织形似蒲席而得名,常出现在战国、汉代的玉璧上,后代的仿古玉璧上也常见。

上述就是关于汉玉夔龙蚕纹璧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上一篇:汉玉夔纹韘形佩档案

下一篇:良渚文化玉大璧档案

本文地址:http://www.jianbaodangan.com/yuqi/5588.html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