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釉色 > 白釉 > 白釉

清康熙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档案

时间:Feb 07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康熙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定窑,划花,缠枝,玉壶春瓶,开片,花卉,白瓷,刻花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康熙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藏品名称:清康熙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陶瓷

藏品年代:清康熙

材质:陶瓷

功能:玉壶春瓶

款识:无

尺寸:高14.2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5厘米

清康熙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档案

瓶盘口,长颈,垂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有细密的开片纹,口呈黑灰色,俗称“青灰口”,为仿宋代定窑瓷器所镶铜釦。釉下划花装饰缠枝花卉,纹饰排列疏密有序,纹饰线条清晰流畅。

康熙时期仿定窑瓷器主要见有两类:一类在造型、釉色、纹饰等特征上极力摹古;另一类则主要模仿定窑白瓷的釉色,造型与纹饰则多为本朝流行式样。

此瓶胎体较轻,釉面匀净,釉色白中闪黄,刻花纹饰工整细腻。但釉面太过于光亮,缺乏宋代定窑白瓷釉面柔和滋润的韵味。

扩展阅读:

定窑: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划花: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缠枝: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玉壶春瓶:以“玉壶先春”得名,指造型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玉壶春瓶以随时代变化而不同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时代特征明显。隋代已经出现。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钧窑都有烧制。玉壶春瓶亦有带盖者。与早期相比,明、清景德镇窑制品胎薄体轻,釉色莹润,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诸多品种,非常精美。宋至元代玉壶春瓶用做酒器,明、清时渐变为陈设瓷。

开片: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花卉: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白瓷: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刻花: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上述就是关于清康熙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