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宝档案 > 国宝档案

20050118国宝档案视频和笔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下),张澍

时间:Jul 02人围观

本页提供2005年1月18日cctv4国宝档案视频和要点笔记,主题是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下),主要介绍有关等内容。鉴宝档案提供国宝档案节目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文字笔记)和图片预览等内容。

1804年,清代学者张澍在甘肃武威清应寺发现一个被砖泥砌封的亭子,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刻满西夏文字的石碑,这一发现引起了不晓得震动。

只是,这块碑为什么会被封在亭子里面长达几个世纪之久呢?这还得从这块碑是何人所立和因何而立说起。

大夏国的第四代皇帝乾顺三岁时便继承了王位,大权落到了乾顺的母亲梁太后手中,梁太后是一位能征惯战的沙场女帅,她听说民间传有凉州护国寺感应塔能显灵的说法,便时时叫人向感应塔祈祷。

巧合的是,凡是被祈祷过的战争,总能取得胜利。于是,老百姓对佛塔显灵的传说更加深信不疑,护国寺的香火越来越旺,方圆几百里的人都到这里来许愿还愿。

天佑民安三年,凉州地区发生了大地震,感应塔未能躲过劫难,梁太后念及当年神灵的庇护,立即发愿,动用朝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修护国寺感应塔。

天佑民安五年,为了庆祝修缮工程完工,也为了给满十周岁的乾顺皇帝祈福,在护国寺举办了一次盛大的佛事活动,皇太后亲自润色碑文,当场勒石立碑,以兹纪念。所立之碑,正是张澍发现的这块“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传说毕竟是传说,究竟是如何被封,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谜。但是终究它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碑上用汉、夏两种文字记录了西夏的政治、经济、宗教等重要史实,成为研究西夏历史及破译西夏文字的重要依据。张澍的执著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认出西夏文字的人。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由于发现时间最早、保存的西夏文字数量最多、记录的内容最完整,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现存在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