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1543篇:火柴

时间:Apr 11人围观

本页提供2018年3月19日鉴定家、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发表在马未都博客上的文章阅读,本期主题是火柴,主要包括火柴的历史等内容,全文如下:

火柴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按《资治通鉴》记载,南北朝时期已有火柴发明,当时的火柴将硫磺涂在小木棒上,多将“阴火”引为“阳火”,也可以借用火石摩擦起火;到了南宋时期,城市中火柴已成为普通商品,名曰发烛,俗名“粹儿”。

但由于“发烛”极易燃烧,引发火灾,故游牧民族不用,仍用火镰。火柴在最初的一千多年中没多大改进,黄磷有毒,渐渐被硫化磷取代,可硫化磷火柴随时可能自燃,非常不安全。直到1855年,瑞典人发明了安全火柴,各国逐渐采有,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火柴引进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之为“洋火”,土名“洋取灯”。

我小时候火柴二分钱一盒,两毛钱一大包十盒,很长时间凭本供应,不可多卖。赶上家中有烟瘾大的人,火柴往往不够用;马路上,公共场所常常可以看到吸烟者借火,即借用别人正吸的香烟引燃自己欲吸香烟。再有就是一根火柴给多人点烟,最夸张的是一根火柴点燃五六支香烟,直到火柴烧手,慌忙丢掉。

由于火柴定量供应,许多边远地区买不到,就需要亲朋好友邮寄。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去老爸的一个朋友家,看见他们全家人围在桌前,将火柴尽数倒出,一根一根地折断,再装入火柴盒,这样两盒变成一盒,我好奇地问这是为何,他们答“减重,省邮费”,此事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穷苦的日子里,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那叔叔还是世俗意义的高干,高工资尚且如此,别说那年月的平头百姓了。

火柴在中国大概流行了一个世纪,就被廉价的打火机驱除出了市场。今天即便有火柴,也都是纪念意义的火柴了。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