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钱币 > 钱币

清代钱币有哪些

时间:Sep 08人围观

1616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占据辽东一带,建元天命。1626年皇太极即位,继续扩展后金势力,同时整顿内部,加强专制权力。1636年改后金为清,正式称皇帝,改年号为崇德。1643年顺治皇帝即位,次年乘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王朝败亡之机,招降明将吴三桂进攻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其后定都北京,并逐步统一全国。

还在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天命元年(1616年)即开始铸行满文天命汗钱及汉文天命通宝;皇太极即位后,铸有满文天聪汗钱。1644年定都北京后,铸行顺治通宝,并规定顺治通宝与明崇祯通宝通用,而其他铜钱一律禁用。从顺治通宝的钱文、制式、重量等来看,该钱基本沿用了明制,没有大的改变。顺治以后的清朝各代皇帝也都铸有自己的年号钱,且总的来说铸量都很大。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开铸顺治通宝,承袭明制,奠定了清代铸币的基础。当时除中央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造外,在各地还设有约20个钱局分别铸造。

顺治通宝

清圣宗康熙元年(1662年)铸行康熙通宝,因康熙在位61年,故该钱的铸量非常大,除中央宝泉、宝源两局铸造外,各地约有21家钱局同时铸造。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俗称“罗汉钱”的康熙通宝,其“熙”不似一般康熙通宝作“熙”,而少了那一竖,据专家推测可能是为康熙皇帝60岁生日而铸造的祝寿钱。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开铸雍正通宝,除中央两局外,各地约有17家钱局同时铸造。其铸量远少于康熙通宝,且其背文一律以满文纪局名。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开铸乾隆通宝,除中央两局外,各地约有22家钱局同时铸造。乾隆皇帝是清朝另一位在位时间超过60年的皇帝,故该钱的铸量也非常大,其背文也以满文纪局名。除在内地以黄铜铸造外,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新疆地区后,以红铜开铸乾隆通宝,俗称新疆红钱。“乾隆通宝”四字用汉文,背文分别以满、回文纪局名。一种铸币上同时铸有三种文字,充分反映了当时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情况。另外,乾隆年间还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这是我国最早正式流通的银币。

乾隆通宝

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年)铸行嘉庆通宝,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开铸道光通宝。这两类钱铸量相对都比较少,除中央两局外,各地分别有17和19家钱局同时铸造,且质量也相对差些。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4年)开铸咸丰通宝、咸丰元宝及咸丰重宝三种铸币。咸丰时期是清朝各代设置钱局最多的时期,当时除中央两局外,各地约有28家钱局同时铸钱,因此不仅铸量很大,版别也特别复杂。除小平钱外,还有各种其他面值的铸钱。综合各钱局的铸币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各种: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共14种面值。不过这中间有的铸行很少,有的只在特定地区铸行,一般常见的为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等几种。

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年仅6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由肃顺等八大臣摄政,拟改元为“祺祥”,铸行祺祥通宝、祺祥重宝。不料慈禧太后联络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逮捕八大臣,并杀肃顺等3人,废祺祥年号,改用“同治”年号,铸行同治通宝、同治重宝。这样清穆宗同治皇帝就有了两个年号钱,不过因“祺祥”年号使用时间极短,少量铸成的钱也被回炉改铸同治钱,故存世的实物极少。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开铸光绪通宝,光绪十五年(1889年)又以机器铸造光绪通宝。至此,自秦以来通行了二千多年的方孔圆钱,走到了其尽头。尽管清朝末代皇帝傅仪于宣统元年(1909年)仍开铸宣统通宝、但那仅是象征性的了。

代方孔圆钱而起的,是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广东首先开铸的机制铜元。与方孔圆钱相比,铜元的最大特点就是取消了铜钱中央的方孔,同时因是机器铸制,形制更规整精良,币形整齐精细,较少差错。

从光绪二十六年开铸机制铜元,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仅5年时间,全国己有12个省15个钱局汗铸机制铜元。与此同时,方孔圆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而铜元则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清末铜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正面中央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上部边缘铸有省名或地名,下部边缘铸有价值,大多是对银或制钱的比价,有的还以满文在铜元的中央或边缘铸上局名;另一类为“大清铜币”,除将铜元中央“光绪元宝”改为“大清铜币”外,其他方面与前一类相似。两类铜元的背面均为龙纹,但“光绪元宝”铜元的龙纹变化较多,据专家统计约有350种,而“大清铜币”铜元的龙纹变化较少。1912年民国建立后,各省及北洋中央政府也曾铸行铜元,与银元同时流通。直到三十年代中,国民党政府推行法币政策,铜元才完成其历史使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大清铜币

清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3年太平军攻陷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势力曾扩展到了个省。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尽管由于其内部原因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但其在当时的影响与历史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太平天国政权存在期间,也曾铸行过自己的钱币。刚定都南京时,大平大国政权铸行有天国通宝折十大钱,但很快就停铸并收回,而统一改铸为太平天国圣宝钱。这种钱正面为“大平天国”四字,“国”没有一点,不作“国”,背面有“圣宝”二宇,分小平钱和折十钱两种。另外,太平大国还铸有一些大花钱,正面铸有“太平天国”四字,边郭有二龙戏珠图案,背面为“圣宝”二宇,尺寸大小不一,其中有一种直径为33.5厘米,厚0.8厘米,重约4500克,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铸币,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铸币。当然这种钱并不用于流通,可能是一种特别铸造的纪念币。

除太平天国政权外,1853年爆发于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及其后成立的政权,也曾铸行过自己的钱币。起初铸行大明通宝(因小刀会建立的政权开始时称“大明国”),不久小刀会将国号改为“大明太平天国”,又铸行太平通宝,形制与北宋的“太平通宝”很相似,但背面有日月纹或“明”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