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书法

清八大山人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档案

时间:Nov 18人围观

本文是关于清八大山人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的藏品赏析和鉴宝档案,包括和藏品相关的八大山人,《西园雅集》卷释文,引首,米芾,苏轼,王诜,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等扩展内容,还包括藏品的高清图片,工艺,材质,来源,尺寸和详细介绍。

清八大山人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

藏品名称:清八大山人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

所在藏馆:北京故宫

估价价格:馆藏文物,暂无估价。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文物类别:法书

藏品年代:清

材质:纸本

功能:图记卷

款识:多款署

尺寸:纵25.4厘米,横204.2厘米

八大山人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档案

《西园雅集》卷释文

款署:“八大山人书。戊辰八月五日。”款印:“八还”。引首章:“黄竹园”。鉴藏印:“文心审定”、“荆门王氏珍藏”、“觉非审定”等4方。本幅录宋代米芾所撰《西园雅集图记》一文,见米氏《宝晋英光集》。文中记述了苏轼、王诜、米芾、黄庭坚、秦观、刘巨济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共16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西园聚会的情景。与会的著名画家李公麟将此次盛集描绘下来,成《西园雅集图》。米芾则以文字形式将人物姓名、衣冠、坐卧神态及周围清幽旷远的环境一一记录,以备后人追随。此后,“西园雅集”便成为绘画史上常见的题材,米芾此文也成为对其最准确生动的注释。

“戊辰”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八大山人时年63岁,可知此卷为其晚年手迹。点画少顿折,多减省,将绘画的意象变化融入书法中,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意法相协,圆熟灵动,此为八大山人书法面貌独到之处。

扩展阅读: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直至去世。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又有专家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除以“八大山人”为号,朱耷还有“释传綮”、“刃庵”、“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法名和别号。

《西园雅集》卷释文:西园雅集。李伯时效小李将军为着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道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竚者为丹阳蔡天启。促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鬟翠饰,倚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后有凌霄花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盘傍,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蚕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促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静而俯视者为郑静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盘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研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退而坐蒲团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傍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潀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乐不过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场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后之揽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引首: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米芾: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王诜:王诜(约1048—1104年前后),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出身贵胄,娶宋英宗女,为驸马都尉。与苏轼等人交往密切,常相与酬唱,探讨艺术。工诗文,长于书画,尤擅山水,师法李成。

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四学士”。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著有《山谷集》行世。

秦观: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等职。受苏轼赏拔,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富于文辞,是北宋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

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画家。神宗熙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擅画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马,更以白描画法独步当世,被评者推为宋画第一。

上述就是关于清八大山人行书西园雅集图记卷的详细介绍,使用“鉴宝档案”网站的顶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询到更多类似文物、藏品。

扩展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