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家 > 马未都 > 马未都博客 > 马未都博客

马未都博客文章第518篇:节

时间:Sep 05人围观

节的本义为竹节,草木枝干交接处,因而结实不易损。唐诗人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诗云:“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其句含义深刻。

古代文人提倡节,说来也是缘于对自然的观察。竹节之间有隔,相互之间不通,界限分明。若用竹做箫笛之类乐器,竹隔之间必须打通,方可奏出悠扬之声。但做人若有节,其节不能打通,要保持独立的尊严,不趋炎附势,不为利益所动。

有关节的最广泛的故事是苏武牧羊。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匈奴不规矩,扣押来使苏武,流放北海牧羊。苏武啮雪吞毡,掘野鼠充饥,坚守节操,誓死不降,十九年历尽艰辛,终归汉室。此故事为历代文人推崇,成为中华文化忠贞节操之典故。

符节为缀有旄的竹竿,古代使臣凭证。形式感虽强,仍不抵使者内心之忠诚。古人以为:节,国之符信也,握之以死,示不废命。苏武即为最好的例子,两千年来,凡提及苏武必定与节操有关,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则有“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之句,对苏武的节操充满景仰之情。

气节本是文人要求自己的第一行为准则,古代文人把气节看得比生命重要,行为操守在此不做他想。文人没有别的,只有一节,所以孔子告诫: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今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听到文人们并不困而改节,不惧耻辱,恣意而为,这让人惶恐。竹子失节而声,响亮亦是恶声。

2010.1.25

文章评论